什麼是TADF OLED ?

熱活化延遲螢光(TADF,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)OLED是第三代OLED技術,通過利用三重態激子和單重態激子間的移轉,將內部量子效率(IQE)提升到最大化。這種技術依賴於一種稱為反向系統間穿越(Reverse intersystem crossing,RISC)的特殊機制,能將三重態激子轉化為單重態激子,進而以延遲螢光的形式發光。這一突破使得TADF OLED可以實現接近100%的IQE,超越了傳統螢光OLED和磷光OLED的技術限制。

TADF OLED vs. 傳統OLED

傳統OLED的發光機制主要以螢光OLED及磷光OLED兩種方式:
  • 螢光OLED為第一代OLED技術,通過單重態激子發光。由於材料的電子能階特性,因其三重態激子與單重態激子之間無法移轉,三重態激子會以熱量的形式損失掉,故理論上螢光OLED元件效率上限為25%,因此元件效率發展有限。

  • 磷光OLED為第二代OLED技術,常使用含銥或鉑等貴重金屬的材料,透過貴重金屬與有機配位基間的電子軌域耦合,使得三重態激子與單重態激子之間能進行移轉,故理論上磷光OLED元件效率可達100%。磷光發光材料因含有貴重金屬,因此成本較昂貴,除了藍光磷光OLED尚有壽命不足的問題外,目前高效率的紅光與綠光磷光OLED的產品已量產商業化多年。

相比之下,第三代OLED技術的TADF OLED完全依靠有機材料來實現100%的IQE,而無需依賴昂貴的貴重金屬。通過推電子基團與拉電子基團的扭轉結構設計,將單重態(S)和三重態(T)能階之間的能隙(ΔEST)縮小,讓TADF材料能有效地促進RISC機制,使其成為OLED技術中具高效率兼具低成本的潛力方案。

TADF OLED的常見材料結構結構包含了咔唑、氰基及均三嗪等的基團,例如4CzIPN4CzPNt4CzIPNCz-TRZ2,這些材料以其高效的電荷轉移特性和可調的發射光譜而聞名,特別適合於增強器件效率和穩定性。

 什麼是 MR-TADF OLED?

多共振熱活化延遲螢光(Multi-Resonance 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,MR-TADF)OLED是TADF材料的進階發展,其特點是具有窄帶發射(半高寬,FWHM<40nm),這是材料結構通過共軛平面分子設計,抑制分子振動轉換和局域化電子密度分佈實現的,使得MR-TADF材料在實現高色彩純度和高效率方面具有顯著優勢。MR-TADF OLED的常見材料包含硼氮雜環的發光體,例如DABNA-1CzBNν-DABNA2PTZBN,這些材料皆具高色彩純度和高元件效率,特別適合應用於顯示器。

TADF OLED 的優勢與應用

優勢
  • 成本效益:不同於磷光材料,TADF 材料完全使用有機材料,減少對貴重金屬的依賴。

  • 高效率:通過捕捉單重態和三重態激子,實現接近100%的IQE。

  • 色彩純度:MR-TADF OLED提供窄帶發射,非常適合需要鮮豔準確色彩的顯示應用。

  • 可擴展性:TADF材料可透過噴墨打印等溶液基製程進行大規模生產。

應用
  • 顯示器:TADF OLED可應用於高解析度顯示技術,例如智慧型手機、電視和穿戴式設備。

  • 照明:提供裝飾性和一般用途的節能照明解決方案。

  • 特殊應用:MR-TADF OLED非常適合要求精確色彩再現的應用,例如擴增實境(AR)和虛擬實境(VR)顯示器。

結論

TADF OLED技術在成本、效率和可擴展性之間建立了平衡,成為極具發展潛力的下一代OLED元件技術。隨著材料設計(如MR-TADF發光體和新型供體-受體系統)的進一步發展,TADF OLED正在重新定義顯示與照明產業的性能邊界。

Additional Reading

Deori, U., Nanda, G. P., Murawski, C., & Rajamalli, P. (2024). A perspective on next-generation hyperfluorescent organic light-emitting diodes. Chemical Science, 15(17739–17759).

Basyouni, M. Z., Radwan, M. F., Abdu, M. E., & Spring, A. M. (2024). Concise Review of TADF: Basic Principles, Material Design, Prospective Applications, and the Role of ROMP in Polymer Synthesis.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Innovation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& Sciences, 10, 597-601.

Konidena, R. K., & Lee, J. Y. (2019). Molecular Design Tactics for Highly Efficient 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 Emitters f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. The Chemical Record, 19(1499–1517).

Prabhu, K. C., & Naveen, K. R. (2023). Acceptor–donor–acceptor based 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t materials: Structure–property insights and electroluminescence performances. Materials Chemistry Frontiers, 8(769–784).